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首页 >百科 >江门东艺宫灯创新传统工艺加工模式 培育“乡村工匠” 正文

江门东艺宫灯创新传统工艺加工模式 培育“乡村工匠”

2024-03-29 01:23:34 来源:蓝琛资讯网作者:百科 点击:516次

原标题:江门东艺宫灯创新传统工艺加工模式 培育“乡村工匠”

李仰东与东艺宫灯。乡村工匠受访者供图

五一临近,江门加工江门市东艺宫灯博物馆馆长、东艺我的妹妹是idol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仰东愈发忙碌起来:不仅要盯着公司里待发的宫灯工艺订单、筹备博物馆里的创新传统体验项目,还受邀参与多场非遗传承活动。模式

“东艺宫灯的培育制作工艺复杂,周期较长。乡村工匠每逢春节等订单较多的江门加工时候,我们会将一部分制作环节分发给附近的东艺农户。”李仰东告诉记者。宫灯工艺

14年前,创新传统我的妹妹是idol李仰东毅然回到江门老家,模式决心接手市场日益萧条的培育东艺宫灯。在他的乡村工匠努力下,东艺宫灯传统技艺走上了全新的非遗传承之路。一度面临生存困境的东艺宫灯,不仅迎来了发展新局面,还带动了附近乡村的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与文化振兴。

创新“工作室+农户”模式

蓬江区杜阮镇龙安村的江门东艺宫灯生产车间内,工人们正忙着将红色的吊穗逐一挂上金色的宫灯骨架。在他们身旁,上百盏组装完成等待打包的宫灯整齐地摆满一地。

宫灯的生产并非全部在工作坊里完成。这些极具中国传统风格的挂饰,就出自附近农户之手。一件宫灯产品的完成涉及众多工序,包括备料、开料、出槽、挑花、拼件、配活插件等。通常,工作室会将中国结、吊穗、流苏等配件的制作环节分发给附近的农民。

“目前参与宫灯制作的农户大约有十来户,全都来自杜阮镇的杜阮、上巷、龙安和井根等村。这些配件以计件的方式由他们在家中制作完成后,再由工作室统一组装打包,出口销售。”李仰东介绍。

发轫于南宋年间的江门东艺宫灯,曾在上世纪驰名海外,远销海外华侨聚居地。但在李仰东接手时,东艺宫灯正面临经营困境,如何生存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。

“申报非遗给东艺宫灯带来了新生。”在李仰东的大力推动下,2009年,江门东艺宫灯制作技艺(传统技艺)入选江门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2012年,入选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李仰东也被确定为广东非遗项目东艺宫灯传承人。

政策扶持加创新传统工艺加工模式,公司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。2019年东艺宫灯生产超过2万盏,销售量比2018年增长45%。尽管受到疫情影响,2020年的销量仍与往年持平。“工作室+农户”的模式,让东艺宫灯的制作在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,也为农户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机会。

入选“乡村工匠”重点项目

高低错落的一盏盏精致宫灯同时亮起,暖黄的灯光营造出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。这里是东艺宫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、江门市东艺宫灯博物馆。江门市蓬江区堤东路225号这家不足100平方米的店面,是李仰东朋友圈里最常出现的场景。他常在朋友圈里邀请大家走进博物馆,体验非遗东艺宫灯的魅力。

近年来,李仰东利用多媒体手段,对宫灯的历史传承、规格品种、工艺流程等进行记录,建立了系统档案,为江门东艺宫灯制作技艺的传承做好准备。而江门东艺宫灯制作技艺的传承,也为创业就业带来新的可能性。

去年,江门东艺宫灯制作技艺入选江门市“乡村工匠”工程17个重点项目之一。

参与该计划的农村实用人才,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申报相应等级职称。取得高级职称的乡村工匠,则可以获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补贴。据计划,2022年江门全市将培养乡村工匠5000人次以上,直接带动1.5万人实现就业创业。

“东艺宫灯的制作包含红木雕刻、玉雕、中国结、中国书画等多重工艺。借由该项目,有意愿学习的年轻人可以到我们的工作坊体验,选择某一具体的门类进行学习。”李仰东介绍,目前江门东艺宫灯有限公司里的员工,约有35%来自农村或是90后的年轻人。

南方日报记者 王昕桐(王昕桐)

作者:热点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头条新闻
图片新闻
新闻排行榜